發布時間:2022-04-25 15:38:00
來源:浙江科為電氣有限公司
一樣的接線
它是把零線端子明顯地做在一起了
還是1進火線從2出
3、4為零線端子
零線隨意都可
不影響主板上的4pin接口有2種.一種是田字行的是連接電源供電的(cpu邊上有一個)有的大功率主板cpu邊上是雙4pin的.及8pin接口.如果電源只有一個4pin輸出線.指連接一個即可.還有一種橫排的4pin接口.是連接風扇用的.不能連接電源.
在配電箱里先安裝導軌,將電度表卡在導軌上即可。
4P單相導軌式電表(費控導軌表)
1 計量功能
具有正向有功電能、反向有功電能計量功能,能存儲其數據,并可以據此設置組合有功。
2 測量及監測
能測量、記錄、顯示當前電能表的電壓、電流、功率、功率因數等運行參數。測量誤差(引用誤差)不超過±1%。
3 顯示功能
能顯示累計用電量;剩余金額;當前電價;購電次數;電壓;電流;功率;表號.
4 脈沖輸出
導軌式電表具備與所計量的電能成正比的LED脈沖和電脈沖輸出功能。光測試輸出裝置的特性符合GB/T 17215.211—2006的要求。電測試輸出裝置的特性符合GB/T 15284—2002的要求。
5 通信接口
5.1 具有RS485通信接口;通信接口的物理層獨立,通信接口的損壞不會影響計量。
5.2 標準速率接口設計的缺省波特率為2400bps。
5.3 電能表通信協議符合DL/T 645-2007及其備案文件。
5.4 RS485通信接口抗干擾性能符合DL/T614-2007的要求。
5.5 RS485通信接口與電能表內部電路實行有效的電氣隔離,有失效保護措施。
6 遠程費控功能
可以通過遠程485對電表進行手動 拉閘,合閘,保電等功能.
7 超負荷報警
當負載功率超出設定閥值一段時間后,電表拉閘顯示報警,人工遠程合閘恢復.
發布時間:2022-05-20 14:49:00
我們在購買智能電表的時候會發現電能表還有準確度等級之分,那么電能表銘牌上的0.2s 0.5s 1級2級有什么區別呢。
發布時間:2022-05-18 15:56:00
RS-485的2線電壓不斷變化的,從而能傳輸數據樓主說的工作電壓是指什么?RS-485通常是有RS-485收發器芯片來進行數據傳輸這些不同的芯片的工作電壓會有差別的但具體到某個芯片來說是固定的如max485采用單一電源+5V工作,額定電流為300μA,采用半雙工通訊方式。它完成將TTL電平轉換為RS-485電平的功能。MAX485芯片的結構和引腳都非常簡單,內部含有一個驅動器和接收器。
發布時間:2022-05-17 17:06:00
浙江科為電氣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電子式電能表開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科技型企業。公司成立至今,以"成為全球電力測量、控制和服務的核心企業,追求員工與公司共同發展"為目標,將"創新、高效、守信、協作"的企業精神作為公司發展的活力之根和動力之源,通過幾年的不斷努力,公司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得到持續增長,目前已成為全球知名電能計量產品的專業制造商之一,
發布時間:2022-05-16 15:05:00
智能電子表如何看用電電度?請先了解一下智能電表:我們經常見到的智能電表,有以下兩種1.三相四線有功電能電子表,(及三相四線無功電表)。2.單
發布時間:2022-05-13 16:25:00
三相智能物聯電能表技術規范 1 范圍 規定了三相智能物聯電能表 (以下簡稱 “電能表”)的規格要求,環境條件,模組化、機械及結構、 電源、功能及包裝要求,計量性能、狀態監測、電氣性能、可靠性、擴展模組互換性等方面的技術要求 和試驗方法,規定了電能表的檢驗規則和運行質量管理要求。
發布時間:2022-05-11 16:33:00
智能電能表的一體化結構設計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應做功能分區,硬件分功能模塊化設計,內部無軟件焊接,一體化設計理念;其次要進行先進的軟件架構設計,基于實時操作系統搭建統一應用平臺;另外,要保證安全可靠性,基于文件系統與數據備份機制。
發布時間:2022-05-10 16:36:00
家庭用電能表都是單相電能表,單相電表從左到右有四個接線端依次為1、2、3、4。接線方法為:1和3分別接上輸入電能表的火線和零線端,2和4分別接上輸出電能表的火線和零線端,叫做“兩進兩出”的接法,
發布時間:2022-05-09 17:03:00
220V是電能表的額定工作電壓,5(20)A中5A是指該電能表的基本電流,就是檢測該電能表性能時所用的電流大小,20A是該電能表能長期運行且保證計量準確的最大電流,50Hz是電能表的額定工作頻率,3200imp/KWh樓上的說法有誤,轉圈是指機電式電能表,機電表是用r/KWh表示的。3200imp/KWh中imp是脈沖(impluse)的意思,表示此表每消耗1度電,電表脈沖指示燈閃爍3200次
18958809618
COPYRIGHT ? 2020 浙江科為電氣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